今天(6月10日),中國室內環境凈化行業發展論壇在蘇州召開。據了解,室內環境凈化系列產品的行業標準已在工信部立項并進行了答辯,下半年有望出臺。
近年來,室內污染治理越來越受到市民和專家重視。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在今年兩會上帶來了四份新建議抵京履職,作為一名呼吸病學專家,他最關心的還是人們的呼吸健康。來自廣州的人大代表潘皓炫同樣提交了《關于為“健康中國2030”全面實施室內空氣質量達標管理的建議》,建議對室內空氣污染防治進行立法。
在今天召開的中國室內環境凈化行業發展論壇上,與會專家歷數了室內污染“元兇”:一是各種顆粒物,以及形成氣溶膠的固體污染物;二是甲醛、苯、甲苯、二是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等;此外污染物還有細菌、病毒、花粉和塵螨等微生物,某些石材等建筑裝飾材料還可能帶來放射性氡污染。
華東理工大學超細材料制備與應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陳愛平教授介紹,治理室內空氣污染的處理方法可分成過濾、吸附和吸收的物理法,催化氧化、光催化的化學法和擬生化技術的生化法等,還有一些空氣凈化產品如“蘭教授”,開始嘗試將多種方法融合到一起。
江蘇省家具行業協會會長馮建華介紹,環境治理已經被列入國家重點行業,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特別是室內環境治理對人們身體健康影響較大,危機中藏著商機,室內環境治理是一個朝陽行業。江蘇蘭谷環??萍脊径麻L龐亨福說,室內空氣普遍差于室外,因為室外大自然有凈化功能,而室內只能靠人體過濾,綠色植物、活性炭等多是安慰作用。
現在室內空氣凈化產品魚龍混雜,特別是一些企業在效果檢測時對空間密封時間、溫度等做手腳,誤導消費者。因此,這個行業呼喚有責任心的企業、無二次污染的真正好產品。論壇上,有專家認為,空氣凈化行缺乏標準、規范、監管,僅靠從業者良心是不夠的,需要國家層面制定標準和立法。
(責編:馬克白)